?? 谷歌浏覽器x32 ?? 360安全浏覽器 ?? Internet Explore 11 浏览器

廣汽研究院:打造AI機器人背後的“最強大腦”

2024-07-29 16:16:41

來源:

29

2024年07月

編者按: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連日來,廣州社會各界幹部群衆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

基層是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很多政策和改革舉措都是從基層發現並探索出來的。近日,《廣州日報》推出“改革一線行”系列報道,深入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一線,展現廣州學習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力量的火熱實踐。

7月29日,《广州日报》推出《打造AI机器人背后的“最强大脑”》專題報道,报道广汽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布局科技前沿领域,打造人才引领发展新样本。以下是详细报道。

 

未來的生活也許會是這樣的:遇到堵車,只要輕觸按鍵,車頂展開旋翼,座艙和底盤分離,底盤就近找停車場充電,乘客和座艙則在旋翼帶動下飛往目的地;一到約定時間,家中AI機器人就提醒“吃藥”,五指靈巧地遞來藥和倒好水的水杯;家中老人想到樓下花園閑逛,遠程下達指令和遙控,AI機器人會攙扶老人坐到輪椅上,再推著輪椅,從房間到客廳、大門,下電梯,再下樓……

這一切,都是廣汽研究院在研究的方向,聽起來“很不汽車”?沒關系,這正是該研究院前瞻技術部要幹的事情:科技創新要膽子大、速度快,更需要不斷改革的體制“架柱立梁”。

 

未來人類美好移動生活

 

鼓勵科技創新的“91”原則

腳踏雙輪、五指靈活,能完成許多複雜精細的動作。跟一般“人形機器人”不同,廣汽研究院研發的AI機器人采用可變輪足設計,純電驅動,續航超過20公裏。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認爲,2025年到2035年,AI機器人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

 

全新的品類意味著全新的産業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中提出: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

除上遊研發以外,廣汽研究院已經在AI機器人領域的生産、運營和應用等環節發力,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蘊含百億元級別的市場機遇。他們並非從零開始,可以借鑒、參考和使用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這恰恰是整車企業的特質和優勢。

國企進行前沿乃至前瞻技術研發,關鍵在于容錯機制。

廣汽研究院技術研發按照“91”原則,將90%資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市場最主流的産品上;10%著眼于比較前瞻性的、可以引領潮流趨勢的科技創新。負責AI機器人研發的是廣汽研究院前瞻技術部——驗證黑科技、硬核創新、“腦洞大開”創意的“變現”可能性,都在這裏孕育。

廣汽研究院前瞻技術部部長劉巨江回憶,開發第一代飛行汽車時,因考慮成本而沒有采用碳纖維材料,整體重量超過預期,導致動力系統負荷過大。“我們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想了更多辦法進行調試,最終讓汽車飛起來了,這個過程也大大鍛煉了我們的研發團隊。”

 

廣汽研究院前瞻技術部部長劉巨江

 

以信任爲基礎,允許走彎路,是前瞻技術部創新管理機制的一大特色。科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本身就是不斷試錯、反複探索的過程,“我們制定了鼓勵創新的相應容錯機制,努力從體制機制上給大家提供寬松的、優良的土壤環境,讓廣大科技人才‘安心幹,專心研,放心闖’”。劉巨江說。

體制改革要服務“科學家精神”

《決定》中提出: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爲人才松綁。處理好研發機構與科技人才之間的關系,廣汽研究院正在嘗試打造新的範本。

廣汽研究院在行業內首次搭建了以服務“科學家精神”爲宗旨,引導鼓勵科技創新“內生動力”、端到端的技術創新體系。能夠覆蓋從技術規劃到技術研發,從原理研究到技術攻關,以及面向未來應用場景的前瞻産品研發的系統性科技創新流程架構。

前瞻技術部通過“揭榜挂帥”“創新雙基金”等方式來鼓勵各個領域和個人發揮優勢、主動承擔相應創新課題,並給予經費、人員和資源的支持,鼓勵工程師在産品開發的同時,去解決技術卡點、堵點和難點,爲未來技術儲備打下堅實基礎。

 

廣汽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飛行

 

前瞻技術部還扮演類似“天使投資人”的角色,當識別優質的創新性項目時,會積極組建團隊,外部招聘或內部培養優秀人才來進行項目研發,待時機成熟,則會考慮成立公司,獨立運營。而比一般的“天使投資”更進一步的是,前瞻技術部會統籌多個部門配合這個項目的工作,提升項目商業運作的成功概率。

廣汽研究院正在著手對內部機制進行改革。未來,前瞻技術部相當于整個廣汽研究院創新項目的中樞“大腦”,管理各個領域的技術創新,有效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創新聯動,讓信息互通更爲及時,大大提高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有效性。

研發,從實驗室走到大衆中間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決定》中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部分成爲許多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索引之一。

廣汽研究院研發的AI機器人不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更有望成爲汽車産業發展、銀發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承載著企業創新機制改革轉型探路的任務。

吳堅表示:“讓全天下再沒有孤獨老人和孩子”,是目前AI機器人最清晰可見的盈利場景,也是廣汽AI機器人以市場需求特別是銀發群體的需求爲導向確定的研發方向。

 

傳祺E9電動福祉版專爲銀發與特殊群體打造

 

劉巨江認爲,從前期研發到最後商業運營、服務大衆,中間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打通技術規劃和産品規劃,搭建和升級技術貨架管理體系,強化技術研發和産品應用互鎖機制,解決前端技術創新成果落地,加快後端産品開發的集成驗證等”。激勵機制能促進組織朝更高水平發展,“創新不是盲目開發,也不是爲了創新而創新,而是要真正滿足用戶需求,造福人類社會”。

 

來源:《广州日报》

訂閱我們

您可訂閱新聞簡報,以及時了解我們的最新消息、産品和活動

訂閱
HoME日韩免费一级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