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浏覽器x32 ?? 360安全浏覽器 ?? Internet Explore 11 浏览器

專訪廣汽梁偉強:築牢“智行2027”行動計劃的技術基石

2024-05-30 11:47:05

來源:

30

2024年05月

今年4月,廣汽集團在2024北京車展上發布“智行2027”行動計劃,計劃用三年時間,以廣汽AI大模型平台、廣汽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和廣汽智能網聯大數據平台三大技術基礎,推動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快速進化和功能落地。

作爲廣汽集團的研發體系樞紐,廣汽研究院在“智行2027”行動計劃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未來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將如何發展?對此,太平洋汽車專訪了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梁偉強,聽他講述廣汽研究院如何築牢技術基石,支撐“智行2027”行動計劃落地。

 

梁偉強接受太平洋汽車專訪

 

率先成立智能網聯中心

2005年11月,廣汽集團在廣州長隆酒店召開一個戰略研討會,廣汽史稱“長隆會議”,會上確定堅定不移搞自主品牌。

然而彼時的廣汽集團還是以合資項目爲主,發展自主品牌困難重重。資金從哪裏來?人才從哪裏來?技術從哪裏來?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一年後的7月,在華南理工大學28號樓的一間會議室裏,廣汽研究院成立,從此“自主研發”四個字就刻進了廣汽研究院乃至廣汽集團的DNA。也正是在這一年,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梁偉強帶著一腔熱血加入了廣汽研究院。

作爲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梁偉強仍記得八九歲時第一次接觸汽車給自己帶來的新奇感,從此便與汽車結下不解之緣。他先在華南理工大學讀本科,後保送至北京理工大學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車專家孫逢春教授。

 

廣汽集團研發體系樞紐——廣汽研究院

 

能有機會進入家鄉的車企,從零開始研發中國人自己的汽車,這讓梁偉強很興奮。剛剛走出校門的他滿懷熱情,加入廣汽研究院,從事電子電器系統研發。

在廣汽研究院的創新驅動下,廣汽自主品牌快速發展。2010年廣州亞運會,廣汽首款自主品牌轎車傳祺GA5亮相海心沙,並被指定爲亞運會官方用車。這是許多廣汽人的驕傲時刻。

轉眼間,時間來到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千帆競發。廣汽敏銳地意識到,未來的汽車並不僅僅是電動化,還應有智能化,而且智能化會改變未來整個汽車的格局。于是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應運而生,主要專注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電子電氣架構的研發。

 

廣汽研究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團隊

 

在梁伟强看来,要想在一个领域有突破,組織架構的调整和人才的培养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支撑。当时有28%的机构业务调整,人员岗位转型超过84%。“肥沃的土壤上才能成长出更好的团队,才能产出更好的技术。”梁伟强回忆说,当时“智能网联”这个词在行业里讲的还不多,广汽研究院设立智能网联中心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正是得益于智能網聯中心的成立,廣汽研究院在智能化、網聯化領域搶占了先機,誕生了一批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産品。

星靈架構被贊“黑魔法”

“從福特T型車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機械車時代,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五年前是電氣化時代,最近五年則迎來了智能車時代。”梁偉強說,從1.0時代的機械車到2.0時代的電動車,再到如今3.0時代的智能車,汽車正在經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變革。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汽車從硬件定義變成了軟件定義。在硬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機械底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電子電氣架構則成了智能汽車的“數字底座”,它是車輛承載高階智能化的基礎。

在智能化的浪潮下,梁偉強開始爲智能汽車打造全新的“數字底座”。2018年,他帶領團隊啓動了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的研發。

得益于广汽研究院深厚的积累,早在十几年前,广汽就开始自主研发电子电气架构,从EEA 1.0、2.0、2.5,到EEA 3.0,一步步扎实推进。在梁伟强看来,电子电气架构是一个“打地基”的事情,必须全盘统筹。有些车企是基于过去的分布式架构来“打补丁”,并没有从总体思路上来规划。

智能化時代的架構顯然與過去不一樣。爲了做出最理想的架構,梁偉強和團隊深入調研了許多消費者,也走訪了全球幾乎所有頭部的芯片公司、軟件公司和零部件企業,基于對用戶對更智能、更安全、更個性化需求的判斷,他們決定研發車雲一體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支撐廣汽未來汽車的發展。

2021年11月19日,廣汽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該架構一經發布就在業內引發關注,甚至被稱爲“黑魔法”。

 

廣汽研究院在2021廣州車展發布廣汽星靈電子電氣架構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汽車架構有點像拼圖,每個零部件都有自己的位置,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需求。星靈架構則是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讓硬件變得可替換、可插拔,全域軟件可升級、可叠代,並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賦能,實現了整車級OTA、智能遠程診斷等創新應用。

“以前是硬件定義汽車,現在是軟件定義汽車。而軟件定義汽車的前提就是硬件足夠強,有足夠的潛力支持軟件叠代。”梁偉強告訴太平洋汽車,星靈架構由3個核心計算單元和4個區域控制器構成,配以全覆蓋的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設計,共同達成了“硬件即插即用,軟件常用常新”的特性。

在高度集成的星靈架構下,控制器減少約20個,算力提升50倍,通訊速率提升10倍,線束回路減少約40%。星靈架構是實現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豐富應用場景的關鍵,是自動駕駛、智能車聯等應用場景與商業化落地的基石。

 

廣汽車雲一體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

 

2023年上海車展,星靈架構正式在昊鉑GT上量産,成爲業內率先量産的車雲一體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3個月後,昊鉑GT成爲“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車型,隨後星靈架構又陸續在傳祺新能源E8、昊鉑HT等車型量産,實現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體驗的躍升。

 

星靈架構已在昊鉑GT等車型上率先量産

 

智能駕駛的“雙線未來”

如果說星靈架構是梁偉強和團隊爲智能汽車打下的“地基”,智能駕駛則是這個“地基”上最輝煌的“地標”。

与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一样,广汽实际上比所有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开发智能驾驶的时间都要更早。早在2013年,广汽就开发了第一代无人驾驶概念車WitStar,在当年的广州车展亮相。2016年,WitStar开发到第二代,实现了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

 

广汽第一代无人驾驶概念車WitStar

 

相比于那時的踽踽獨行,梁偉強直言最近十年是智能駕駛發展的黃金期。而且這10年內,後5年的發展速度是前5年發展速度的數倍。與很多車企押注單一路線不同,廣汽智能駕駛選擇兩條技術路線同步走。一條是依托激光雷達的多傳感融合技術,另一條是的無圖純視覺技術。

其中,多传感融合技术是目前行业内大多数车企采用的智能驾驶方案,有激光雷达加持,是现阶段面向量产落地的技术方案。聚合广汽多传感融合技术的ADiGO PILOT智能驾驶系统已在昊铂GT、昊铂HT等车型上实现量产,后续还将覆盖广汽自主品牌更多车型。

梁偉強說,廣汽已具備L2至L4級別智能駕駛研發及應用能力,覆蓋停車場、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道路等場景,實現智能駕駛全場景融合。在L2++智駕領航輔助方面,繼超級泊車、高速NDA之後,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NDA也于今年4月發布,已經開始在2024款昊鉑HT上推送,可以做到“有導航就能開”。在L3自動駕駛方面,廣汽不僅是國內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車企,也是國內首批L3自動駕駛准入申報的車企之一。更重要的是,廣汽已經實現了L3級別“脫手脫眼”自動駕駛和L2++智駕領航輔助多個複雜功能的無縫銜接。

 

廣汽具備L2至L4級別智能駕駛研發及應用能力

 

在多傳感融合技術領域,廣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隨著視覺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發展,無圖純視覺技術也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廣汽在國內率先布局無圖純視覺技術,基于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的感知能力和多視角攝像頭的應用,可以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情況下,實現複雜多變場景下的感知、決策及執行,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更廣泛的駕駛場景,今年廣汽研究院在廣汽科技日正式發布了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並計劃于2026年搭載量産。

 

廣汽研究院在2024廣汽科技日發布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

 

在未來的智能駕駛場景中,無論是多傳感融合技術還是無圖純視覺技術,都將發揮各自的重要作用。廣汽也將持續投入研發力量,不斷叠代和完善這兩大技術,爲用戶提供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駕乘體驗。

除了智能駕駛,廣汽在智能座艙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主張。梁偉強並不認爲冰箱、彩電、大沙發就是智能座艙,也沒有盲目地堆硬件和功能,而是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和使用場景。

基于星灵架构的赋能,广汽建立了ADiGO SPACE智能座舱系统,相继推出ADiGO SOUND原景声、广汽AI大模型平台、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等技术创新产品,打造了具有广汽特色的交互体验的智能化场景服务,实现了座舱体验的行业领先。廣汽端雲一體大模型智能體将在今年量产,座舱将拥有车端和云端双大脑,响应速度提升三倍,交互能力提升两倍,带来更人性化的智能交互体验。未来,广汽将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懂用户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颠覆车内的时空感受,重构人车关系,为用户带来更加超越期待的驾乘体验。

 

廣汽端雲一體大模型智能體

 

正是在梁偉強和團隊的探索下,廣汽在智能網聯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成爲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轉型中的佼佼者。

後記:搞研發重在打地基

回望加入廣汽研究院的那個夏天,梁偉強已經在這裏奮鬥了近二十年。他說在廣汽研究院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並參與和見證行業的變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些年來,梁偉強對汽車和研發的熱愛絲毫未減。他帶領的團隊參與了多個廣汽集團戰略車型和技術創新項目,並且在智能網聯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

在采访中,不论是組織架構的变革,还是先进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梁伟强都多次提到了“打地基”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只是盖一幢两层小楼,只需要做个框架梁就可以,甚至都不用打桩。但如果要建一座摩天大楼,地基就必须筑牢。

如果說廣汽“智行2027”行動計劃是一座宏偉的大樓,那一代代廣汽人無疑就是這高樓的築基人。因爲他們的努力,廣汽必將在智能化時代迎來新的崛起!

 

來源:太平洋汽车

訂閱我們

您可訂閱新聞簡報,以及時了解我們的最新消息、産品和活動

訂閱
HoME日韩免费一级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