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汽車行業正走在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上。…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与有人驾驶网约车混合运营、搭载氢燃料电池实现零碳排放的绿色新能源车、可交互并了解用户需求的ADiGO SPACE智能座舱……广汽集团的汽车新突破与高科技应用场景,让人瞥见新时代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企業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诠釋了自主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廣汽集團率先“換道超車”,以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構建“出行+生活”服務新場景,描繪未來出行的美好藍圖。
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
一、换道超车 筑牢产业发展底座
走進廣汽研究院展廳,钜浪-氫混動系統、氨發動機等一一陳列,展示著廣汽研究院在零碳排放領域多年研發與試驗驗證的技術進展。基于多能源技術路線的探索,廣汽研究院加速布局“三電”等核心技術,實現全棧自研及産業化。
“我們廣汽研究院最大的工作,就是要承擔起廣汽集團在自主創新、開放合作等方面的技術樞紐作用。”這是吳堅對廣汽研究院的定位。
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广汽研究院早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養并重的研发队伍建设思路,在2021年末筹划构建了“328人才工程”,鼓励试错创新,培养造就一批引领广汽自主创新事业的高水平领军和拔尖人才。
廣汽研究院研發辦公大樓
廣汽研究院還推行專家作用提升工程,采用“1+N”工作模式,爲專家人才配備項目、團隊、資源,賦予專家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這些舉措也爲後來廣汽集團取得衆多科研成果與轉型升級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走向智能化、網聯化、低碳化,結合大數據、AI算法等技術賦能,以用戶需求爲導向,打造更加高端的汽車,已成爲汽車轉型的新趨勢與重點。
如何“換道超車”,推動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每一個車企需要回答的問題。廣汽研究院選擇在動力系統與技術底座上著力,交出了獨特的“廣汽答卷”。
在动力系统的改进上,广汽研究院积极探索混动化与低碳化道路,率先发布首款乘用車氨燃料发动机与智电新能源动力系统,减少能耗,追求零碳排放,展现出促进绿色化、低碳化的企业担当;在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从底层技术开始,研发出车云一体集中计算式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构建便利用户的智能座舱,并实现量产。
廣汽氨燃料發動機
廣汽智電新能源動力系統
廣汽星靈電子電氣架構
新車型、新技術、新生態的背後,是廣汽研究院聚才引智、創新科技推動“換道超車”,助力汽車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耕耘。
二、守正创新 描绘移动出行蓝图
“我們廣汽集團的願景是,爲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吳堅表示,大數據賦能、AI算法等新技術的進步,在爲汽車工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也爲車企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暢想未來汽車新應用場景。
未來汽車應該如何滿足人們對便利出行的美好向往?結合社會發展現狀與需要,廣汽研究院懷揣好奇,大膽實踐創新,把美好想象變爲生動現實的創造力。
2023年6月26日广汽科技日,广汽集团发布了飞行汽车GOVE。它具备飞行器和乘用車两种特性,实现陆地、天空全场景出行的“未来汽车”亮相,预示着更加便利的出行生活即将到来。
廣汽飛行汽車GOVE
“飛行汽車目前也在做大量的測試工作,我們當然希望未來能夠真正地走進千家萬戶,能夠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吳堅充滿期待地描述著廣汽集團的美好願景。
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广汽ERA智净旗舰氢电概念車全球首发,基于广汽最新研发的多能源平台架构,搭载氢燃料电池和前后轴分布式电机,深化落实广汽集团“NEXT”计划,打造智净出行新体验。
广汽ERA智净旗舰氢电概念車
爲了便利老年人與殘障人群的出行生活,廣汽研究院還嘗試攻克無人駕駛的技術問題,促進無人駕駛成爲可大規模應用的安全出行方式;通過在新車型搭載福祉座椅,設計多軸電機,駕駛員或乘客自行控制電動座椅平穩移出車艙,從而便利他們的出行。
“我想保持好奇心,這是我們做創新的科技人員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創新是不可持續的。”吳堅曾這樣總結廣汽研究院的理念。從“彎道超車”到“換道超車”,在好奇心與創新力的軌道上,隨著“第一動力”澎湃發力,一個鏈條齊全、共享協作的中國汽車産業集群正在高歌前行。
來源:新华网广州12月27日电(关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