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11月10日…
面對新的市場格局,新能源汽車産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在行業發展“下半場”如何繼續保持“加速跑”,成爲鞏固和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的關鍵因素。
在國際環境動蕩多變、行業競爭複雜嚴峻的當下,廣汽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爲指引,聚焦“雙碳”新能源、智能網聯、低空經濟立體出行等戰略新興産業及未來産業重要技術領域,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大前瞻科技創新力度,並培育新質生産力人才團隊,以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爲目標,加快汽車産業深度轉型升級。
01“雙碳”型高效動力技術不斷突破
新能源汽車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諸多新技術的載體,是多項新技術的交彙點,是我國經濟增長先“立”起來的綠色新質生産力,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
目前,廣汽集團自主研發在支撐“碳達峰”的混動技術上取得多項突破,走在世界前沿。發動機高效燃燒關鍵技術在廣汽第四代2.0ATK混動發動機等應用,最高熱效率達44.14%。其次,廣汽研發了集成式雙電機多擋位串並聯混動專用變速器——廣汽第二代機電耦合系統GMC2.0,該套系統可兼容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增程式混動系統以及氫動力系統,適配多種不同能源的車型,是廣汽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解決方案,目前已實現量産搭載。
在發動機熱效率、混動系統熱效利用率等領域實現了趕超的同時,基于廣汽GCCS燃燒控制專利技術,廣汽創新采用湍流射流點火結合稀薄燃燒技術,提升燃燒熱效率,基于熱力學單缸機平台實現指示熱效率超過52.5%,可搭載整車的多缸機有效熱效率超過46%,大幅降低碳排放。
廣汽研究院光學單缸機試驗台
与此同时,广汽在“碳中和”的零碳技术上也做足了技术储备:燃料电池乘用車技术研究方面,完成全功率燃料电池MPV开发,加速行业对燃料电池乘用車的推广,助力交通领域能源转型及双碳目标实现;在以氫氣、氨氣爲燃料的碳中性燃料發動機研發方面,依托靈活燃料發動機技術,自主研發氫發動機,采用缸內氫直噴等早燃爆震抑制技術,有效改善氫發動機異常燃燒,實現高效穩定運行,有效熱效率近45%,與GMC2.0組成世界首套氫混系統——钜浪-氫混動系統,實現碳中和的同時保障強勁的動力輸出,可氫可電,開辟又一條新能源零碳技術路徑。
廣汽發動機有效熱效率突破46%
02智能網聯技術實現換道超車
汽車行業新一輪科技競賽的主戰場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特別是自動駕駛成爲競爭的焦點。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生態體系,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方向。智能網聯技術的突破,關鍵是從初始階段就發力核心科技研發,掌握關鍵技術,在良性有序的市場競爭中打造高水平産品。
廣汽自2013年起布局智能駕駛系統研發,目前已具備從L2到L4的中、高雙算力平台開發能力,覆蓋超級泊車、高速NDA、城市NDA、交通擁堵領航TJP、Robotaxi無人駕駛等技術和功能,實現了從L2到L4實現全棧自研開發。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NDA已于4月正式發布,今年9月實現全國覆蓋。在L3自動駕駛方面,廣汽不僅是國內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車企,也是國內首批L3自動駕駛准入申報的車企之一。在L4無人駕駛方面,廣汽搭建了Robotaxi無人駕駛車隊推進常態化示範運營,積極探索無人駕駛出行生態。
廣汽自研L4自動駕駛汽車Robotaxi
如祺出行全開放Robotaxi運營監管平台
智能駕駛的快速叠代,得益于數據閉環驅動技術發展。廣汽通過産學研聯合研發了智能駕駛數據仿真平台——神行平台,實現智駕數據全鏈路閉環,大幅提高測試效率,持續提升自動駕駛性能,解決了智能駕駛工具鏈的“卡脖子”問題。
與此同時,廣汽集團推出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可應用于複雜多變全場景。與目前主流技術路線相比,它不僅不需要高精地圖,更不依賴激光雷達,而是結合視覺傳感器和行業頂尖的AI算法,像人一樣感知世界,用更簡潔的硬件系統就能實現覆蓋範圍更廣的智能駕駛。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同時布局了主流的“多傳感融合技術”和前瞻性的“無圖純視覺技術”兩大技術路線,而且廣汽集團兩條路線都將擺脫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
目前高精度地圖的覆蓋率只占全國公路裏程的6%左右,也就是說基于高精地圖的自動駕駛在全國約94%的公路段無法使用,而廣汽兩條技術路線都做到“有導航就能開”。
廣汽無圖純視覺智能駕駛技術
作为自动驾驶持续迭代的重要基础,广汽集团正积极从多个维度打造数据闭环,已投资建设广汽云数据中心、广汽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等,同时通过如祺出行推出了涵盖数据标注平台ONTIME Data Encoder、高精地图工具链ONTIME MapNet、智驾仿真平台ONTIME NexSim三大板块的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自动驾驶闭环迭代。
目前廣汽集團正推進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場景拓展,不依賴高精地圖不依賴激光雷達的強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將于2026年量産落地。
03聚焦未來産業趨勢,探索出行前沿技術
隨著未來出行産業技術變革趨勢,廣汽集團也在探索未來立體出行前沿技術,飛行汽車、智能移動服務終端、移動生活艙等關鍵技術研發,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新質生産力不斷形成。
目前,廣汽集團以滿足未來立體出行及智慧移動生活需求爲驅動,打造“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鏈條立體出行服務。
廣汽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飛行展示
以低空經濟爲例,廣汽以分布式電驅動、全空間無人鏈路、地面和低空載人出行相結合的立體出行爲技術特點,開發多旋翼和複合翼兩種構型飛行汽車。其中,多旋翼飛行汽車GOVE采用行業首創可分離構型,結合了汽車和航空兩大領域的技術,完成了安全、動力、輕量化等領域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實現空中飛行和地面行駛的無縫切換,並在2023年實現全球首飛,爲發展城市立體交通示範運行探索奠定基礎。
數據顯示,2023年廣汽全年自主研發投入近84億元,新增專利申請近3200件,其中發明專利約占50%。截至目前,曆年累計自主研發投入超過450億元,申請專利約186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41%。
廣汽集團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累計自主研發投入超450億
廣汽集團以新質生産力理論爲指引,加快建設人才創新高地,打造了一支來自德、意、美、日、韓等十余個國家的國際化研發團隊。未來,廣汽將努力打造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高素質新型創新團隊構成的多維立體國際化新質生産力人才高地,著力構建“引、用、育”協同體系,爲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持久動力。
文章/新華社
記者/孟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