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浏覽器x32 ?? 360安全浏覽器 ?? Internet Explore 11 浏览器

科技創新絕不能停!廣汽研究院蓄能高質量發展

2024-04-17 15:31:20

來源:

17

2024年04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甫一进入广汽研究院2号楼,这一标语便映入眼帘。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汽集团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一年时间里,广汽自主研发投入近84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近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一半。

對于廣汽而言,“創新”究竟意味著什麽?2024廣汽科技日期間,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在擁有百年曆史的汽車行業中培育新質生産力,持續的科技創新必不可少。

 

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接受《中國汽車報》專訪

 

夯实技术底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暖風習習,又是一年春來到。吳堅告訴記者,過去一年中,廣汽研究院上下始終牢記囑托,朝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方向不斷前進。截至目前,廣汽曆年自主研發投入已超450億元,曆年申請專利總量達1.8萬余件,其中發明專利超40%。

立足汽車産業“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新四化”成爲培育汽車産業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所在。爲此,廣汽抓住電動化、低碳化、智能化的轉型趨勢,持續加大對能源、智能化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探索。

在能源方面,面對愈發洶湧的電動化浪潮,廣汽構築了從技術到産業鏈的新能源“三電”護城河,實現新能源“三電”自研自産。據吳堅介紹,目前廣汽已掌握了成熟的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續航1000公裏的長續航電池技術、高安全的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以及電機體積縮小50%、功率密度提高一倍的誇克電驅等行業領先技術。

另外,吴坚表示,在深研“三电”核心技术的同时,广汽也在加大对其他技术路线的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氢混动系统整车、乘用車氨燃料发动机……这些陈列在广汽研究院展厅的多样化技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2023广汽科技日上,搭载国内首款氢混动系统的整车传祺E9氢混版便正式亮相,实测百公里氢耗低于1.4千克,整车续航近600公里。日前,廣汽最新發動機有效熱效率突破46%,并向50%有效热效率持续迈进。“这些都是广汽在‘双碳’领域所做的重要工作,是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吴坚称。

 

廣汽最新發動機有效熱效率突破46%

 

全新車雲一體集中式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在昊鉑GT、昊鉑HT、傳祺E8等車型上實現量産;率先成爲國內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車企……過去一年中,廣汽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兩大核心領域,在智能化方面加速布局。在智能駕駛上,廣汽堅持“多傳感融合技術”和“無圖純視覺技術”雙軌運行。其中,不依賴高精地圖、可實現“有導航就能開”的城市NDA,將首先搭載在昊鉑車型上,力爭下半年實現全國覆蓋。

 

ADiGO POLIT智能驾驶系统可实现“有导航就能开”

 

上述種種技術成果並非“花架子”,而是切實轉化爲了新質生産力,賦能廣汽高質量發展。得益于強大的創新實力,即便面臨行業淘汰賽愈演愈烈的背景,廣汽去年仍實現汽車銷量250.50萬輛,同比增長2.92%。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近55萬輛,同比大增77%以上;自主品牌累計産銷89萬輛,創下曆史新高;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約58%。

瞄准前瞻科技 激发产业新动能

“推動廣汽持續不斷實現技術突破的,首先就是前瞻性的構想。在有前瞻思維的領導帶領下,廣汽研究院才能去布局更前沿的技術。”吳堅表示,創新不能僅聚焦眼下,而是要著眼未來。爲此,廣汽研究院堅持“四個一代”方針,即“維護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研究一代”的理念布局研發方向、研發節奏、研發投入。

在“萬億廣汽1578发展纲要”中,能源生态布局是“萬億廣汽”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瞄准动力电池,广汽前瞻性布局了高压无钴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其中,在本次广汽科技日上亮相的广汽全固态电池技术凭借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技术上的阶段性突破,具备高能量密度、高耐热、宽使用温域等特点,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较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提升50%以上,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率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廣汽全固態動力電池

 

依托在智能網聯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廣汽還前瞻性布局了智能車居領域。今年年初,廣汽綠色智能車居項目正式發布,能夠在更大範圍支持“車”“家”雙向互動。據了解,廣汽智能車居一體化解決方案利用了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實現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的深度互聯,支持超1000個家電品牌、4000余種設備。

 

廣汽綠色智能車居

 

在智能駕駛方面,吳堅表示,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正處于“研究一代”階段,朝著量産方向發展,預計2026年實現量産。與目前主流技術路線相比,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不需要高精地圖,也不依賴激光雷達,而是結合視覺傳感器和行業頂尖的AI算法,用更簡潔的硬件系統就能實現覆蓋範圍更廣的智能駕駛,可應用于複雜多變全場景。

 

 

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擺脫對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的依賴

 

此外,在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下,以飛行汽車爲核心的低空經濟正成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對此,廣汽也早已有所布局。“廣汽的願景是爲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不僅僅是在地面,也在空中。”吳堅表示,在地面交通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發展低空經濟,尤其是在水網密集、城市集中的大灣區、長三角地區,變得尤爲關鍵。得益于在汽車“三電”系統、智能網聯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廣汽開始了對飛行汽車的探索。自去年6月實現全球首飛後,GOVE已進行了300多次飛行驗證。今年3月,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飛行展示,首次完成在城市公衆複雜低空環境進行飛行驗證,爲廣汽城市空中交通示範運行探索邁出重要一步。

 

廣汽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飛行驗證

 

“GOVE還不是未來真正實現量産的方案,我們正在嘗試垂直起降、多旋翼、複合翼等多條技術路線,把航空業、汽車業的優勢充分整合,力圖解決長距離出行的問題。另外,GOVE是行業少有的分體式飛行汽車,飛行艙和共享底盤分離的構造將在未來商業化探索中帶來更多場景的落地。”吳堅稱。

“人才是最大的成功要素”

站在廣汽研究院展廳,上萬專利組成的專利牆帶來的震撼感難以言喻。而“砌”成這一面面牆的,正是廣汽研究院的所有科技工作者。在吳堅看來,廣汽研究院能夠始終保持創新的活力,最大的要素便是人才。

正所謂“鳳凰擇良木而棲”,人才並非花錢請得到的,而是要靠完善、成熟的培養平台,能夠讓人才充分展示自身才幹,實現企業、個人的共贏。“廣汽科技院很幸運,聚集了很多領域的領軍人才。我們的工程師能量都非常大,只是企業敢不敢給他們機會去試錯。”吳堅表示,廣汽研究院從體制機制等方面入手,重視人才成長,讓更多優秀人才不斷冒尖。

据了解,2021年底,广汽研究院筹划构建了“人才工程”,鼓励试错创新,培养造就一批引领广汽自主创新事业的高水平领军和拔尖人才。与此同时,广汽还推行专家作用提升工程,采用“1+N”工作模式,为专家人才配备项目、团队、资源,赋予专家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为“萬億廣汽”转型筑牢人才底座。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的研发,便引进了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陈学文,从人才引进,到组建团队,再到算法验证、参赛获奖,直至上车,仅布局3年左右时间,高效、高质地提升广汽自主研发能力。

 

廣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陳學文解讀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

 

截至目前,廣汽研究院已組成了一支6000余人,來自全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研發人才隊伍。今年年初,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在2024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還對2023年度廣汽集團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進行表彰。

 

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

 

“在汽車産業大變革之下,只有牢牢把握第一性原則,對技術內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有話語權。近年來,我國依靠‘換道超車’取得領先優勢。我們應該有自信,看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麻痹,沈迷于當下的成功。創新絕不能停,而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做好創新。”吳堅說道。

 

來源:《中国汽车报》

訂閱我們

您可訂閱新聞簡報,以及時了解我們的最新消息、産品和活動

訂閱
HoME日韩免费一级AV片